话题并非一味地沉重,找到了“智(支)点”,就能轻松撬起

不用列举老龄化的许多数据,只要白天到大街上一看,就能看到满大街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只要到菜市场去买菜,满眼看到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只要坐一下公交车,看到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只要白天到公共场所健身的,也几乎都是老人年。

我们进入了老年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

老年人怎么养老,子女怎么尽孝,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朋友发来微信,微信里讲的是一个国外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子女想把年事已高的父母送到敬老院。由于他听到了一些关于敬老院的传闻,有些不放心,于是高价请了个会玩手机的83岁的老人,让他去敬老院当“卧底”三个月,零距离地去了解情况。

从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敬老院条件比较好,管理也规范,护工也尽责,总的印象不错。但他所看到的老人,个个都是无言地静坐着,如果没有人招呼,可以坐上一天不动。

有个老人请假上街修手机,师傅检查了一下,手机是好的。可老人却说,手机是好的,怎么就接不到儿子的电话呢?

有个老太太,时不时唠叨:“我要回家”。

事情明摆着,不是敬老院条件不好,而是子女不在身边,孤独感让老年人抬不起头来。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撬起“老年人怎么养老,子女怎么尽孝”,这个沉重话题,支点在哪里呢?

礼记》有言:“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养老,就是让老人开心、高兴,不要违背老人意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智(支)点原来在这里:顺着老人意志,让老人开心。拿起这为支点,就会让沉重的话题变得不再沉重。

这里有两个女子,她们分别找到了“沉重话题”的智(支)点。

一个女儿“雇佣”82岁的老父亲打工,完成各种零活,每天工资也就支付有限的50元。

一开始却遭到了误解,大家都以为这个女儿虐待父亲。可事实恰恰相反。

原来,老父亲摔伤了,产生了一点后遗症。女儿帮助父亲康复训练,导演一出戏,谎称有大老板提供各种活计,父亲完成了有报酬,可以轻轻松松地赚钱。父亲一听就乐了,每天干得很高兴,两个月下来,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好。

原来,让父亲“打工”,既动手,又动脑,还有收益,老人满满的获得感,这对身体康复太有益了。

还有一个儿媳给公公“布置作业”,帮助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有位儿媳,婆婆因车祸去世,公公悲痛不已,意志消沉,反应迟钝,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媳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公公以前做过会计,字也写得好,于是每天给公公布置“家庭作业”。公公每天坚持努力完成作业,渐渐地不仅记忆力增强,思路越来越清晰,而且也开始喜欢出门遛弯,跟人聊天了。

如今,公公重拾了生活信心,甚至还能分担家务活,家里的笑声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