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出门在外要守口如瓶,不要逢人就说这几件事

人老了,便闲了,和亲戚朋友邻里相聚的时间也就多了,这个时候,家长里短就成为了聊天的话题。

真正聪明的老年人,懂得守住心,管住嘴,避免祸从口出。尤其是以下几件事,最好是守口如瓶。

01

不炫耀儿女的成就,才能避免遭人嫉妒。

生儿育女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儿女有出息。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是在人群嘈杂的菜市场,还是舞姿摇曳的广场,老人们聚在一起,话题自然而然就会扯到儿女身上,比学历,比工作,比婚姻,比孙辈,几乎是“逃不掉”的。

有的老人逢人就炫耀儿女的能干,从身上的金银首饰说起,那些又大又粗的镯子项链,牵扯出一个又一个“有钱花”的故事。

在他人羡慕的眼神中,老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

这种“亮出底牌”的做法,却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不是说有钱吗?那就架不住有人三天两头会来找你借钱哦!

不是说有豪宅吗?指不定家里啥时候就造贼了。

不是说有豪车吗?下次出门,没准就会被恶意蹭车了。

如果说一次两次被“揩油”,还是给自己挣个“面子”,但天长日久被人惦记着、嫉妒着,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要么被说成是“越有钱越小气”,要么就是被说成是“得意洋洋、调子高”。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也渐渐变成了“被疏远、被排挤”了。

老人家自以为地“了不起”,早就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大家都巴不得看到笑话呢。

因此,真正聪明的老年人,从来都对儿女的成就闭口不提,也不表露出丝毫的优越感,以此来降低周围人对自己的嫉妒和恨意。

02

不炫耀老伴的体贴,才能惺惺相惜到老。

少年夫妻老来伴。

人这一生,结婚的意义就在于,老了之后,有人陪伴,不至于孤单。

因此,有个体贴入微的老伴,生活的幸福指数,是旁人望尘莫及的。

看过一个电影:

一对老夫妻都快八十岁了,一直生活在小山村里。老爷爷不爱做家务,到老了,还是啥都不干,老奶奶任劳任怨,依旧承揽了一切。

老爷爷成天在外与人谈天说地,炫耀妻子对自己如何恭顺和照顾周全,却丝毫没有体会到老奶奶的艰辛。

老奶奶觉得生命已经走到尾声了,很想为自己活一次。于是,她在做好一周的饭菜后,收拾行李离开了家,租了一间小房子,准备在那里颐养天年。

当老爷爷吃完了所有饭菜,家中也早已经乱成一团糟,他终于认识到,妻子是在用最决绝的方式,在跟他告别。

如果他不舍得对老奶奶付出一点点爱,只管一味地享受,那这份维持了几十年的感情,也会说没就没有了。

于是,在儿女们的劝说下,老爷爷做出了改变,他开始拖地、帮忙下厨。从此,不再只有老奶奶一人忙碌,而是他们相互体贴、相互照顾了。

真正聪明的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夫妻关系,并不会公之于众。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惺惺相惜,是维护彼此,是相互提醒,是互帮互助,是风雨共担,是福祸同享。

往后余生,所有的爱意缱绻,所有的欢喜悲愁,都是“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03

不炫耀自己的成就,才能安然过余生。

《三国演义》开篇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乏雄奇伟士,不乏平民英雄,但凡用心用情活过的人,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当一个人垂垂老矣,卸去了所有的光环,还能守住一份宁静,便是一种福气。

北宋的风云人物王安石,退休之后便回乡下老家居住,过着布衣粗食的日子,行事十分低调。

他和村里一位张老汉相处融洽,每次经过张老汉家门口,就会称呼他为“张公”。

张老汉觉得王安石可能是个官员,于是就称呼他为“相公”。

某一天,王安石遇到张老汉,自我解嘲说:“我作宰相许时,止与汝一字不同耳!”意思是“我做宰相那时候,和你张公也只差一个字而已!”

在王安石看来,做过宰相又如何,那些都过眼烟云罢了。

当一个人渐渐老去,就不要对过往的人生耿耿于怀了,再多的成就,再多的败笔,都只是一种人生经历而已,不必久久回味,也不必频频回首。

《论语》中曾记载了子贡孔子的一段对话:

子贡说:“贫穷而不逢迎谄媚,富裕而不骄矜傲慢,怎么样?”孔子说:“好。但不如虽贫穷但快乐,虽富裕却爱好礼制。”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过得是否快乐,与贫富并无多大关系,而在于遵从自己的心,合乎礼制。

所以,在变老的路上,不炫耀、不谄媚,才能安然自如。

04

结束语

每个人的老去,其实都如同一部恢弘巨著的缓缓谢幕。

那些跌宕起伏的剧情,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都已经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随风消散了。

所以,与其屡屡揭开尘封的记忆闸门,絮絮叨叨地讲个不停,不如守口如瓶。

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在他人的故事里,反观自己的人生,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