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到底该不该以结婚为目的?《爱聆听》

嘉 宾:罗禹,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悠扬

近日,教育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教育部在答复中就下一步工作考虑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

对于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这件事,如果从大一开课,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课程内容应该涉及哪些方面?授课形式如何变化?

罗禹:从授课内容部分来讲,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爱情,才知道应该开展什么教育。从中外的著名理论,著名学者的观点总结来看,爱情最主要是包含有激情(性的激情和浪漫的激情)、亲密(信任、交流和互助)、承诺(忠贞、责任和计划)。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是合适的。

一是激情。大学生都是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充满了激情。这一阶段学生性意识高涨,所以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性、正确的面对性、性行为相关的问题,也不要过度沉迷于浪漫,认清主责主业是学习。

二是亲密。包括信任、交流、互助。在亲密关系中如何信任对方,如何进行良性的互动,并且在亲密关系中相互成长,而不是相互消耗。

三是承诺。亲密关系中除了激情和亲密以外,还有责任、忠贞。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对方的责任以及对关系的责任。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挫折,比如失恋之类的常见问题。

再从授课形式来讲,现在大学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是围绕上述三个主题开展都是可以的。比如讲授,案例分享,团体活动等都可以开展。根据内容匹配最佳形式,这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去把握。

悠扬:恋爱心理教育课会涉及一个人的心理、情绪、家庭、隐私等,您认为,上好这门课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罗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能上好恋爱心理课程。恋爱心理课确实有些独特,但这也是个人发展中的一部分,属于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所以有心理学基础的老师只要认真准备都能上好这个课程。

听众提问:我妈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我室友说,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谈恋爱到底该不该以结婚为目的?

罗禹: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冲突。在父母的角度,希望子女成家过上幸福生活;在儿女角度,谈一场没有负担的恋爱也是一种幸福生活。两者都没有问题,大家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就能理解了。

在讨论“谈恋爱是否需要以结婚为目的”话题时,需要搞清楚“恋爱”和“结婚”的真实定义。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爱情”和“结婚”的内在真正定义有所不同。甚至大家对待同一个事情,一方将其命名为“爱情”,一方将其命名为“结婚”,吵得不亦乐乎。在我看来,这两种定义,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想要跟未来的亲密关系对象能不在这方面产生分歧,最好是先跟对方核对清楚彼此对恋爱、结婚、未来的看法。

我们最终跟一个人发展成什么关系,在相遇之初就准确地许诺并不容易,更妥帖的是通过多与这个人接触、了解对方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需要,体会在这段关系中自己的状态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在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共同作出决定,或许是更加真诚而负责的态度。概言之,一场恋爱和伴侣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还是得大家亲自来尝试一下。

爱情、婚姻是很个人化、阶段化的事情,会受到该阶段外在环境、我们的过往成长经历、个人偏见,甚至是我们的大脑发育、激素分泌等生理原因的影响,因此相信并尊重自己的选择,但也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以备未来的变化。 

《爱聆听》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一档心理疗愈互动节目。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奖获得者、贵州综合广播主持人悠扬担任节目主持,中宣部“时代楷模”获得者、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心理咨询老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盲人女教师刘芳担纲嘉宾主持人。

节目关注亲子关系、两性关系、职场竞争中的自我成长等听众、网友咨询的热点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及受众的热烈追捧。节目通过两种方式互动,每周五12:05——13:00,听众通过直播热线0851—85986946参与节目,关注“爱聆听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搜索“爱聆听工作室”拼音首字母也可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