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也大龄未婚?找对象就应该什么主义?

据我观察,身边的美国同事或者美国人朋友,对处对象这件事情大都无比chill(放松)。很多人随口就说我前妻,我前夫,我继子,我继女,这些在中国人看来代表了故事的话语,在他们口边都是中性词。不结婚没有什么不好的,不生孩子也没什么不好的,没有太多人会品头论足你,家人通常也疏远,不会追着你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只要是想脱单的人,无论男女都会主动出击,date几次不合适,那就分开。date是一个成本极低的事情,女生男生都很主动,没有那么多扭捏顾忌,需求大家都觉得是可以直说的。然而这种方式适合东亚社会吗?

找对象要等?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看到过冰心的轶事,说有次铁凝冒雨来探望冰心,当时是九十年代,冰心问起她有没有男朋友,她回答没有找,冰心于是说你不要找要等。

当时听起这个小故事就觉得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但是碍于身边的宿友同学似乎都很认同,奉为圭臬,我因此没有深想这个问题。而如今,将近六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懵懂的青年大学生,经历了读博的历练,国外的打拼,一步步向更深刻的人生方向走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起这个故事和当时身边的人,心里越加笃定了一点,在人生的长河中面对感情,等是一种痴傻的不作为。

我想从年份来说,可以理解冰心当时的想法,经历过近现代的东亚,古书读得多的人,免不了被一种矜持和羞怯所束缚。古书里三从四德说得多,孟子妻子张开腿坐在椅子上都要被批难看而遭受休妻之难,读这类故事多了,潜移默化三观是被影响的。就像凝视深渊的人,深渊也会回以凝视一般。

然而放开这些古人的戒律规则,女生面对感情就一定要像商品一样,像木桩一样等在原地,任人挑选吗?难道就只能在路过愿意出价的人中选择一个别人眼中出价最好的,而从不去主动思考自己最心仪看重的品质是什么吗?有朋友跟我说,是我对人家有意思,人家好像对我没意思。我立即跟她讲,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就是该搞看不上自己的人呀,那些看得上你的,不都是千篇一律,毫无亮点吗?

找对象就要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国人应该拿来主义,不能总是被动接受西方国家不要的剩下的给过来的东西,而要主动要自己想要的,因为自己主动想要的,才是自己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这一番话我觉得用在当前的女生寻找另一半也无比合适。你等在原地,看着别人路过就默默接受别人对你的不在乎,觉得自己高攀不上。那换个角度说,路过而为你驻足的也许是想来高攀你呢?你就这样错过优秀的你无法高攀的人,等到的则可能全是对你感兴趣却可能不如你优秀的人。试想倘若你敢往上迈一步,追寻更高一级的对手,一旦成功,获得的不将是更优质的恋爱体验吗?

你对优质的定义和分类取决于你看重另一半的东西,无论是容颜,身材,经济实力,思考能力,德行修养,你越觉得吸引你的则越是应该主动追求的。我看过马雅舒和刘恺威的一部民国电视剧,男主一穷二白但品行端正受千金小姐女主的青睐,最后女主退婚男配,放下矜持,表明心意追求男主才迎来了最后的双向奔赴。影视作品可能浪漫化整个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更加简单,微信上的互动,生活中的互动,不要因为害羞而放弃,不要因为矜持而苦苦等待一条开始的短信。的确,过程要把握分寸,不要穷追不舍,然而以勇敢的姿态追求所爱,看到你看重的人格品质,了解自己所爱何种人,是我对每位女生的期盼。不需要雌竞,你的对手只有自己,在追求优秀的人的过程中,你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优秀。如果没戏也不用纠缠,拿得起放得下,尝试过不后悔,人生一直向前,生活仍然继续。

在这个议题里,如果林黛玉能够放下矜持,是不是也不会落得焚稿断痴情,郁郁而终的下场?只消像赵敏一样大闹婚礼现场,即可让宝玉明辨是非,放下种种横亘在二人中间的无聊障碍。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宝黛二人有更深层的悲剧原因,例如黛玉丧父则无人做主身世,宝钗家世毕竟殷实,贾家需要钱来支撑。封建社会,左不过是利益交换,欺弱怕强。

我曾经也苦苦思索过我希望另一半应该有什么样的亮点,大学时代得出了答案,我希望是人格上顶天立地,品德该是君子一样,不要行苟且之事的人,所以只要有这最重要的一点品质,无论皮囊,无论你现在的能力如何,我都相信我们能一步一步创造更美好殷实的未来。我也永远会告诉自己,看见了这样的人,就不要放弃,不要留下遗憾。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人事,都该拿来主义。

我已经迈向三十的关口了,我想说,我的每一段感情我都从未退缩过。努力过,尝试过,每一个在我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都感谢你们的存在。

<!–?*EX捏$4)??U饘壄3€劉,7H腖堟艹痳JD^J菇n!很@樨C幵祬屸0松v妺?恱壑?扢?阮蟃璖7锦?*%_?|怛遞岋?玘C 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