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之间,有必要「每天」都聊天吗?

知乎上有个故事。

一女生给男友打电话抱怨对方“陪伴的时间太短”,男友就问了TA一个问题:

“你算一下,一年365天我给你打了多少电话?你还觉得我没把你放在心上?”

女方瞬间气消了,因为相恋5年来,男方几乎每天都坚持打电话给TA,从不间断。

其实很多情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热恋期时,两人互道晚安,都要准备睡觉了,但缠缠绵绵、不依不舍,不知不觉又多聊了几个回合,常常“晚安”说个三五遍,才肯放下手机。

慢慢地,两人的感情走向平淡期,每天可聊的话题越来越少,每天机械地说早晚安,在固定时间打开视频报备自己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手机放支架上一言不发,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这时的TA们会觉得关系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矛盾往往也开始了。

之前微博上有个很火的话题 #情侣间需要每天聊天吗# ,引发大家讨论:

“没必要,结婚那天通知我就行”

“谈恋爱不联系谈什么?谈脑瓜崩?”

“不聊天也不见面叫什么谈恋爱?”

有些人觉得有必要,这是“有效联结”爱情的途径啊,它更像是一种承诺“我永远都在”的陪伴;有人觉得这种行为太作了,简直是“变态的捆绑”,且不说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久了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形式化”。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01

恋爱不同阶段的聊天频次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相似性与好感关系”的实验。

实验要求被实验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多方面的个人爱好和意见。一段时间后,给每位被实验者纷发不同的问卷,将被实验者拿到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的相似度分为100%、67%、50%、33%四种,把相似项目数分为4、8、16三种选项,然后询问测评人对填表者的好感度。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好感度”随着“相似度”的提高而增高,不过与“好感”相关的是“相似度”而非“相似数”。

实验中,就算16项全都相似,但相似度只有50%的时候,好感度并没有升高。另一方面,相似项目仅为4项,但每项相似度均为100%时,好感度却相当高。意料之中的是,有相异点时好感度随之减少。

由此我们可知,频繁的聊天(相似数)并不是增加两人之间的好感的必要条件,只有高质量的互动交流(相似度)才是感情升温的关键。

恋爱中的互动频次,基本由恋爱的不同阶段所决定。

曼士坦的S·V·R理论将两人从认识到结婚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相识”,刺激阶段,重视外表
  • 第二阶段:“恋人”,价值阶段,重视相似性
  • 第三阶段:“结婚”,分工阶段,重视互补性

第一阶段为刺激阶段,即恋爱初期,外在是决定两人关系是否可能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攻破第一关后开始正式交往,此为价值阶段。

这里的决策因素来自情感的一致性、对相同事物的喜好等价值观上的相似性。在这一阶段,感情能否加深就在于两人能否找到共通点并快乐共处。因此,这一阶段恋爱中的频繁地聊天交流,其实就是在寻找“相似性”,两人的相似性越多,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如果两人价值观相似,接下来就要考虑能否和彼此共度一生,也就是共同生活。第三阶段,双方的互补关系是生活顺利进行的关键。

此阶段,两个对彼此的了解已经很深入,哪怕没有频繁地交流,但相似度依然存在,感情已经转变成一种“默契”,一种“陪伴之爱”。

02

聊天只是工具,爱情中最重要的是这些

聊天是恋爱加深情感,寻找彼此相似性的一种手段,通过聊天,我们想获得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恋爱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呢?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斯(RobertSternberg)的著名“爱情三元论”中,把复杂多变的爱情模式概括成三个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

最理想的完美爱情,是三者都强,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在关系中,只有单纯的某一元素:

  • 单纯的亲密

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你会感觉很喜欢对方;

  • 单纯的激情

是一种十分热烈的感觉,近乎迷恋,你会想要一直紧密地靠近对方;

  • 单纯的承诺

没有任何温度,就是一种形式化的承诺。

如果是两两组合,又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 亲密+激情=浪漫之爱

这份爱更集中在当下彼此间的感觉,没有更长久的打算。

  • 亲密+承诺=同伴只爱

这是一种十分安稳的爱,对于渴望安定的人来说,这份爱让人感到温暖,但是对于渴望浪漫的人来说,这份爱可能会显得过于平淡。

  • 激情+承诺=愚昧之爱

也就是说,虽然两个人的感情很热烈,但缺乏亲密而稳定的感觉,承诺并不可信,因为承诺很可能因为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这三者在爱情中的成分并不是平均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恋爱的不同阶段,这三者的需求也不相同,比如第一阶段热情要素强,接着亲密性要素转强,最后承诺要素转强。

03

恋爱不止聊天一种交流方式

爱情在于交流,如果两个人话不投机,那么爱情也不会深刻。

真诚地诉说倾听会加速爱情的发展,无趣地喋喋不休则会让伴侣反感;深情地目标能传递彼此的爱意,如果仅仅是沉默地对望则显得不够;有爱意地身体触碰是激情的表现,如果是不尊重别人的触碰则会被当做性骚扰。

所以,恋爱中交流的方式有多种,重要的是付出真心,以下这些交流方式也可以加速感情升温。

  • 眼神交流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之间的眼神交流时间实际上非常短暂。一般在整个对话过程中,眼睛望向对方的时间占61%,而真正四目相接的时间占其中的30%,也就是占整体的18.3%。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眼神交流其实并不多

恋人之间有时无需对话,眼神能够直接表达出心声。而仅仅用眼睛看也是表达爱意的有效手段,因为5秒以上的眼神交流可传递特殊的信息

  • 身体触碰交流

心理学家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年轻人和美国的年轻人的身体接触度进行了调查,参加实验的年轻人被问及在14岁以后与父亲、母亲、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之间有没有身体上的接触。

结果显示亚洲一些国家的人与美国人相比,和所有人的身体接触都非常少。亚洲人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即使是自己的亲人

人类都希望触摸自己喜欢的人,而身体的触碰会加深关系。这里的触碰方式有拉手、亲吻、性爱、拥抱、勾手臂、贴脸、撩头发等等。身体接触是爱情、亲密的表现,通过互相碰触能够传达由语言表达不了的爱情。

当然,在身体触碰时,也要做到真情实感,要不然就是“耍流氓”了。

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证明,双方之间的交流对其恋爱关系的满意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通过召集志愿者的方式请到一些情侣,让他们在实验室中生活,如同他们在自己家中生活一样,吃饭、睡觉、聊天、做爱。实验者观察并采访调查其性行为与心理行为的关联性。

调查结果显示,要在性爱上得到高度满足感,不只是要通过性行为,两个人的交流也在双方关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性爱满足度的高低,取决于对性爱及其以外的事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交流”。

  • 表情和音调交流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其实除了语言还有别的办法传达感情。

快乐、愤怒、心情兴奋时自然而然地会将音调升高、音量加大、速度加快。而悲伤、担心、不自信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时候声调则会下降。

比语调更能直接传达感情信号的是表情,表情最能控制对方形成何种印象。就算一边可爱地微笑一边说“讨厌”也能传达好感。

为了和恋人度过快乐的时光,需要提高说话的能力和丰富话题内容,而非语言性交流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非语言性交流研究者认为,与外人接触时可用以下公式判断对方是否有好感:

语言(7%)+声音(38%)+面部表情(55%)=对方的好感(100%)

写在最后

爱情需要经营,情侣间的交流是必要的,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化的聊天。

深层次的聊天交流是维持情侣相处的仪式感,但又不至于变成一种负担,加深双方感情的同时,让双方关系更加健康稳定。

References:

——————

[1]Title: Know a little about love psychology every day. Author: Mu Ming. Publisher: Nanhai Publishing Company. Published on: September 2010

作者:KK

排版:KK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