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女生是不好谈恋爱的

“今天的菜是你大伯做的,月饼和酒是你姑姑买的,他俩都比你爸要孝顺。”前些天的中秋家宴上,我爷爷说的话,和我二十年前听到的大差不差。可惜我已经不是三岁孩子了,知道就算爷爷的生活费都是我爸爸给的,也改变不了他偏心的事实。

爸爸在家排行老二,哪怕不用我过多描述,大家也能猜到,他在原生家庭中的位置有多么尴尬。少时他以为,只要加倍体贴父母兄妹,努力学习,分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家庭温暖。但是直到他有了自己的小家,要求妻子也去讨好他的家人,在数次争端中以德报怨,都始终换不回一句称赞。伴侣只是他人生的参与者,两人因为感情和信任才走到一起。让妈妈一次次为他的原生性创伤买单,不仅不公平,而且消磨感情,最终把对方越推越远。“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更不对,但我就是改不掉。”高中时,爸爸经常来看望异地求学的我,我们边吃饭边聊天,他懊悔地说道:“小时候我嫌我父母冷漠、暴力、不讲道理,但我现在和他们一模一样。”我在心里想,原来你也知道啊。放假前学校会进行调考,每次我成绩不理想,退步幅度大了,他就会对我冷嘲热讽,甚至发一通脾气,我本就心灰意冷,索性扭头就走。平心而论,爸爸是非常疼爱我的,他会料理有关于我的一切琐事。哪怕他父母对他明示暗示,说我只是一个姑娘,没必要养得那么精细,花钱送去好学校读书,他也坚持给我最好的。但一旦伴随着打压,爱就会异化成伤害对方的利刃。他对我的成绩、我的能力学识通通不够自信,这间接让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我青春期时甚至偏执地想过,如果我没有出生,或者重生成一个有出息的人,爸爸会不会开心一点呢?

曾经有喜欢的人和我表白,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害怕和心虚。

我怕他只是一时兴起,等时间一长,就会发现,我是一个自私、冷漠又不自律的人,根本不值得喜欢。

我当时真心觉得,他是我遇见过最好的人,因为他善于倾听,不会像我爸一样,无端打断我的讲话,否定我的能力。

他还会在我生病的时候,翘掉自习课去医务室陪我打针,给我买最爱喝的“多肉葡萄”,如此细碎的体贴,是我在从前的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

老话说缺什么就补什么。

我把我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和对爱的渴望,一股脑地投入到这段关系中,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就是天作之合。

后来,他一再向我表明心意,我们就官宣了。

但相处久了,我发现他对我既不如从前热情,也不如之前体贴,言行间还有对母亲言听计从的倾向——就像我爸一样。

我当即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觉得我活得像个笑话。

原本以为我终于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找到了一个可以爱的人,没想到他其实和我爸本质上相差无几。

一段关系的尽头总充斥着狼狈。

我用我最擅长的冷暴力逼走了他,删掉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才觉得我的世界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因为爸爸的易怒,我从小就习惯了对难过的事情隐忍不发,把头埋在沙堆里,让时间治愈一切。

可是很久以后,当我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口中,得知他又找了新的女朋友,我坐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痛哭了两个小时,才断断续续地说:“老师…我可能需要帮助。”

咨询师听完我的讲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至始至终,你都把原本对原生家庭的遗憾投射在他身上,渴望通过他弥补这个缺口。所以他对你稍微好一点,你就更加相信,他和你爸爸完全不同。”

“但其实只要是一个真实的人,身上都会有优缺点。”

“学习如何在一段真实的关系里自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向他人表达善意,比沉溺在过往的伤心事里更重要。”

“钱都会流向不缺钱的人,爱也会流向不缺爱的人。虽然这听起来不太公平,但是事实。”

缺爱者,缺的不仅仅是爱,还有爱人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白象效应”,用于解释原生家庭创伤的代际遗传时,就是说,当一个人拼命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时,同时也就加深了对长辈错误的行为的印象。

当脑子里错误的印象深刻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外化在行为里,波及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在成长过程中,我的需求如何被父母回应,往往也深层地影响着我寻求亲密关系的互动模式。

从前我因为原生家庭的种种原因,用不切实际的幻想,将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

殊不知爱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本不应该过分在对方身上索取和私自占有爱意。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偶然想起往事,也不再感觉到窝心难受。

这个世界总有粗糙冷漠的部分,大家都各有各的不易,既然有缘分做亲人、爱人,我多包容一点,内心就会多一点释怀。

就算没有很多人爱我,当拥有了爱的能力,我也会自己爱自己。

文章来源:花椰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