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之间的“润滑剂”——客套话

和第一次见面的同事或者朋友,不要匆匆切入年龄、薪资、家庭等话题,会引起对方反感。学会讲客套话,给他们一个心理缓冲,消除隔阂。

在进行工作之前,通常会有些礼节性的寒暄。例如进入职场的自我介绍,这些寒暄本身未必有什么真正的含义,只不过是一种礼节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而已。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面时的问候,以及在一些社交、聚会中相互引荐时的寒暄之类。当你与同事相遇时,会很自然地问候道:“你好啊!”“近来工作忙吗,身体怎样?”“吃饭了吗?”此时对方也会相应地回答和应酬几句。

寒暄本身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思,但它是在任何工作场合和人际交往中都不可缺少的。在职场工作中,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你与同事初次会见,开始会感到不自然,无话可说,这时彼此都会找到一些似平无关紧要的“闲话”聊起来。闲话不闲,通过几句寒暄,交往气氛一旦形成,彼此就可以正式敞开交谈了。所以,寒暄既是希望交往的表示,也是工作的开场白,如果运用恰当,即使不能为你带来商机,也会让你接下来的交流变得相对顺畅。这,就是寒暄的艺术。

把握寒暄的艺术,首先要明白寒暄的意义。因为是非正式的交谈,所以在理解客户的寒暄时,不必仔细地回味对方一句问候语的字面含义,只要明白他要表达的大体意思即可,切忌抠字眼。

其次,要了解不同背景的不同寒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常由于对别人的一些一般的礼节性问候做出错误的归因,而误解对方的意思。两个人见面,一方称赞另一方:“您气色不错”“你这件衣服真漂亮”,这是在表示一种友好的态度,期望产生相悦之感。在中国人之间,彼此谦让一番,表示不敢接受对方的恭维,这也是相互能理解的,但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可能会因你的过分推让而感到不快,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拒绝他的友好表示。销售中就要考虑到客户的身份,灵活运用寒暄的技巧,当然,背景差异不一定非是不同国家之间,也可能是城乡之间南北方之间。

常用礼仪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对象叫“奉还”。

所以涵妈建议大家可以多熟悉使用礼仪客套话,也许能让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哦!